這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離婚案件,但它是我從事法官生涯三十年中發生的使我最感動不已的一段真實故事。
一個是來自貴州大山深處,在海安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外來妹,另一個是海安縣大公鎮農村一個純樸的農民,二個看似情商智商都不高的普通人,卻將他們之間的離婚過程演繹成了當代情感劇中最動人的一幕。
十多年的風風雨雨,性格差異,反復吵架,夫妻感情走到了盡頭。七年前,貴州妹去蘇州打工,從此再未踏入家門。
庭審中,他凝視她已顯疲憊的臉龐,認真地傾聽她的發言、理解她的苦衷,百感交集的他最后理智地放手:“過去我有對不住你的地方,你不要計較,蘇州是個好地方,你就在那里發展吧,我同意離婚”。
她感謝他的理解,更感激他的寬容,多年來的恩恩怨怨瞬間煙消云散,心中默默地將原來的丈夫變成了最親的“哥哥”。
庭審結束后,她邀請“我們一起吃頓飯吧”,他欣然同意,她挾菜給他,千叮嚀、萬囑咐:“今后我不在,你身體不好,要照顧好自已,我們的女兒已經長大了,請你放心我不會忘記做母親的責任”。他頻頻點頭,在外人看來儼然就象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人。
飯后,她提出要去看看多年未見的婆婆:“她待我就親生女兒一樣,感覺很對不起她老人家,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安慰她:“今天就不要去了,我媽聽說我們的事后心情不好,我以后會慢慢做通她的工作,你不要擔心,以后你自已在外多保重”。
離別時,他送她到車站,把肩上的行李遞給她,一句“有空常家來望望”,讓她再也忍不住掉下一連串眼淚:“放心吧,我在貴州沒有親人,海安就是我的娘家,我的親人都在海安,我會經常來海安的”。
車子帶著濃濃的親情、帶著眷戀,漸漸遠去了,直到看不見,他仍然在眺望、在揮手......